2002年,高庆春在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年仅36岁;2003年高庆春被批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理事。
高庆春以一位书法创作实力派人物走上书坛国展,成为我省书法事业的领军人物和影响较大的书法篆刻家,不是偶然的。
20年前,不到20岁的高庆春在那场全国性书法热的洪流中,开始了他艺术人生的苦旅。他从拜师术学到访友问道,从书信往来到向名家求教,一边临贴,一边创作实践,整整在砚边磨爬滚打了近20个年头,终于以他的勤奋和执着,敲开了一个又一个奖赛的大门。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荣获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中青展两项全国性大展7次,荣获楹联展、篆刻展等全国性单项大展30余次。作品被国外友人和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在一段时间里,几乎省内外、国内外多种书法展赛都能看到高庆春的名字。有人戏称是黑龙江书法的获奖“专业户”。
高庆春硬是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并赢得了书坛内外的一片赞誉。他除兼任中国书协四、五两届理事、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外,还担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省文联委员,又兼任国家级书法评委和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等职。这些荣誉标志着高庆春在书法界的艺术地位、影响、社会的关注和认可程度。
如国说把高庆春的书法艺术人生分为前期自觉进入时段和后期本职工作时段的话,那么2001年就是这两个时段的分界点,也是高庆春书法艺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2001年以前无论高庆春在书法上做出多么大的努力,也都是从爱好和志趣出发所进行的业余活动,其主业并不是书法。然而当这一年,高庆春正式调转到省书法家协会以后,书法艺术对高庆春来说从业余变为主业。这一转变不但为高庆春个人书艺的悟道提速创造了机会,同时对全省的书法事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应该说龙江的书法事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自九十年代开始缓慢上升,但始终与全国几个书法大省存在很大差距。省第三次书代会以后,高庆春开始主持省书协的日常工作,他以敏锐的视角,立即把目标锁定在全国高水平,结合省委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需要,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书法大省的战略思路,并得到了省文联党组和省书协主席团的认同与支持,从抓创作、抓精品、抓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了黑龙江省书法工作的五大突破,即实现黑龙江省历史上没有举办全国书法展零的突破,拿到了全国第六届刻字展的承办权;在扩大黑龙江书法名家宣传上突破,开展纪念游寿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在营造书法人才脱颖而出的奖励机制上突破,两年来全省表彰了在全国大展中获奖作者40余人,奖金额达6万元;在打造工作品牌上突破,创全国第五届篆刻展、全国第五届刻字展分别排名2、3位的好成绩;在组织书法精品生产上突破,在连续举办两次精品展的基础上,2004年全国首届青年展黑龙江入选排名第五位,获奖第三位,已居全国前列。
高庆春在省书协的领导岗位上,只有短短的四年,却能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无疑与其本身的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实践证明,作为书坛的领军人物,必须本身是业务尖子,同时又有良好的品性修养,二者缺一不可。
高庆春在的书法、篆刻之所以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我认为至少有两点不能忽视:一是定位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借用小篆的笔法定位于商周金文上,从结体和用笔上切入,作品显现出严谨凝练的气象。”二是个性化。高庆春以篆书和篆刻见长,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积累,高庆春的书法已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篆书以大篆为基础,金文为里,简帛为表,形成古雅、俊利朗动的风格;草书已章草为本,今草为面,章草为里,形成古拙朴茂、气息高古的风格;篆刻取法古玺,融入个人创意,含蓄蕴籍,自然生动。全国书法界权威人士,如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和一些书界前辈泰斗,对他的艺术创作都有较高评价。认为“高庆春的书法和篆刻两方面都有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高庆春的大篆既古典又新颖”、“篆书、草书都有着自己美学形象和价值”等等。
对于高庆春的书品,现今见著于报刊上的可谓俯首可拾,但对于他的人品却鲜为人知。高庆春是一位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并稍显木纳,对陌生人或有冷漠之感,但如果你真正走进高庆春的内心世界,就会感知他是一位中肯而又成熟、很有良知的艺术家,不乏感恩之情,又存怜爱之心。作为年轻人他首先是一位尊老念旧的人。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已经成功的为黑龙江十位75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举办了十老书法展,并用个人朋友关系为十老无偿的印制出版书法集。据我所知高庆春正和两、三位书友为其启蒙老师个人出资出版作品集。高庆春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和热心人,凡中国书协和省市组织的社会捐赠活动,他都是一项不拉,不吝赐出,慷慨奉献墨宝。他前不久主动参与贫困学生上大学“圆梦计划”,和泰来县一位应届贫困高考文科高分生结队,个人捐资上学。
当我们看到高庆春主政这几年来,黑龙江书坛顺水顺风的形势,我们便备感做为书法艺术的带头人,非才兼备者不能负重矣。
2006年7月29日
黄秋实
(作者系黑龙江省文联原副主席、省书协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