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读了高庆春所书陶渊明《饮酒》诗篆书条幅,即有此感觉,他做到了“古化为我”这一境界。
晋人陶渊明的《饮酒》诗有二十首,是陶诗中最显赫的篇章,为作者53岁时作。因诗人已预感到变乱将至,心情沉重,即借饮酒为题寄托感慨,怨讽时事,语含愤激。高庆春所书为此诗的第五首,全诗妙在有意无意,玄而不玄,点到为止,发人深省。由于此诗脍炙人口,大多数人会背诵,即使用篆书书写,也无碍赏读。
读高庆春的这件篆书作品,首先觉得他对楚文字已谙熟于心。楚简形体复杂,研究其文字也是新兴的学科,而作为书家进行创作的书体。要用楚篆创作,就必须识读掌握其字形,可见高庆春已在这方面下了苦功。从他的这件条幅中看到,他利用楚篆之形,吸收《散氏盘》和吴昌硕篆书的结体,形成“老妇挚幼”式的造型变化,使字形的结构参差错落,协调而又有对比。看到他所作字形的长短随文字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读之觉仪态万方。看到他作书加重了线条,缩小结构间的空白,使字形更显出张力,以此凸显出浑厚朴茂的气象,这成为高庆春书法的一大特色。再从笔法上看,他丰富了楚篆的笔法。由于篆书的笔画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是一种等线条的运动痕迹,是一种严控的运动方式。更由于楚简文字所以小字传世,要进行大幅作品创作,不是简单地将小字放大,而必须丰富笔法、丰富线条,增加艺术表现力。故而高庆春不以点画、线条的平庸搭配为满足。他加重了笔画,利用枯、湿、浓、淡使笔法变化而丰富,“化古为我”,别开新面,形成了他开张奇逸、洒脱浑厚的篆书风貌,他也成为当代书家中以楚篆创作的代表书家。
作为书法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之路,可不论对谁来说,在于目标的明确与执固。高庆春的作品所形成的艺术感染力,也正是他“入我神者,古化为我”的结果,形成了他的篆书同古人、同时人都有一种不即不离,或若即若离的形态。既有古雅意蕴、又有新颖的意蕴,这正是高庆春书法的深境所在,价值所在。
叶鹏飞
(作者系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级美术师)